9月27日是全球一年一度的“孔子学院日”,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与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邀请中国国内外知名的五位电影导演,共同举办了“中国电影与我”线上讲座。
讲座由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春口淳一主持,院长红粉芳惠代表孔院首先致辞,向为此次活动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导演、协办单位以及参与此次活动的广大中国电影爱好者表示感谢和欢迎。峨眉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四川电影家协会主席韩梅女士因参加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公务繁忙,特意发来了提前制作的视频讲话,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教育处主任吴劲松先生在致辞中表达了通过此类活动,促进中日两国人文交流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望。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先生则通过自身体验,回顾了中日电影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
接着,五位导演依次作了精彩报告,他们畅谈中国电影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各自与中国电影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向大家介绍和推荐了各自的代表作品。
陆小雅导演是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有《红衣少女》《法庭内外》《热恋》等。其中《红衣少女》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最佳影片奖,其本人也曾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提名。陆导以银幕形象为例,探讨了时代变迁与发展带给自身的机遇与成长。从轰动一时的“红衣少女”到《难以置信》中的“小东”,一个个鲜活的荧幕形象跃然于眼前,勾起了在线观众的美好回忆。
刘浩导演的直播则选取了武汉长江大桥旁的一家酒店这一别具意义的地点,他将自己的电影故事娓娓道来。作为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代表人物之一,刘浩导演自编自导的《陈默与美婷》《老那》《好大一对羊》等多部电影都先后入围海内外各类国际电影节。电影《诗人》更是入围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成为中日电影文化交流的又一亮点。此外,刘浩导演还分享了中国电影走入国际电影市场背后的故事。
孙小茹导演是中国女性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水雨童话》《完美偶像》等,孙小茹导演讲述了电影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最新作品《特别小组》创作于新冠疫情期间,她就地取材,拍摄了两部关于乡村安居复学与干群关系的纪录片,记录了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孙导坚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个导演在任何环境下都要顺势而为,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永远不能停止思考的脚步。
白海滨导演围绕女性电影的创作与思考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为观众介绍了电影《米香》的故事情节与制作过程,并播放了电影选段以及主题曲MV。白导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通过银幕形象告诉我们:即便是在经济贫困的状态下,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在线观众观看之后无不动容。
张弛导演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创作部主任,多部作品入围国内外A类电影节。作为获得金鸡奖的最佳的编剧,张弛导演为观众分享了创作《东京审判》这部战争题材电影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他导演的文艺片《地下的天空》又为观众展示了中国西部矿工的生存状态,故事片《奥戈》更是探讨了澳门“土生族群”的身份认同问题。同时,张导还分析了中国电影的现状与发展形势。
五位导演的报告声情并茂、生动感人,获得了参加此次线上活动的中日两国电影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最后的互动提问环节,导演们与大家积极互动,就疫情之下中国电影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日电影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问题进行交流。讲座最后,导演们还为观众推荐了刚刚结束的“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影片《少年的你》《我不是药神》《哪吒》等。
此次电影讲座是新冠疫情以来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首次线上讲座,汇集了来自日本各地以及中国国内的大量影迷,为日本乃至国内影迷进一步了解中国电影现状、了解中国电影文化提供了平台,打开了窗口。
日本中日新报新闻社总编孙莉女士、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院所联合总支书记宋炳辉教授、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理事于宁先生也出席了此次线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