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滑铁卢孔院院长李彦:藏在春日中的美丽

发布者:刘悦发布时间:2020-11-27浏览次数:281

       风刚刚刮起时,湖上还结着厚实的冰。那时,一切似乎都很遥远。

       元旦刚过,学校的冬季学期便开课了。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们,受不了诧异的目光,深恐被人误认为带病毒者,遭到嫌弃,很快便入乡随俗,摘除了口罩,于彷徨忐忑中,随波逐流,挤在教室里上课。

       元宵节来临时,一年一度的“迎春茶话会”,在请示过学院领导意见后,依然照常举办了。玻璃大厅里,挂起了一盏盏玲珑剔透的红灯笼。扩音器中,播放着优美婉转的中国民乐。几位校领导主动抽空,前来帮忙,把驴打滚、炸春卷、清真饺子、芝麻球一一分发到排队等候的来宾手中。

学生们一面品尝着美食,一面小心翼翼地拿起毛笔,蘸了墨汁,试着在红纸上临摹下那个充满异国情调的“福”字。想起在远方与病魔日夜鏖战的父老乡亲,想起那一条条在瞬间离去的鲜活的生命,我只能在心底默默祈祷。

       见我面含忧色,却强作欢颜,校长傅文笛(Wendy Fletcher)体贴地安慰我,探问我远在京城的亲人,是否平安。谈到西方媒体上五花八门的传言,她却表示了对中国人民由衷的钦佩。“很难想象,武汉的封城,令上千万人足不出户!”英语系主任茱莉亚也感叹地说,“听说,中国要在10天之内平地而起,建一座医院,简直是天方夜谭啊!彦,这是真的吗?”

       我点头。真的。中国人能做到。

大千世界,一如既往地嘈杂纷乱。有海外同胞积极募捐筹款、邮寄抗疫物资、支援祖国人民的,也有关注点截然不同的看客。

       “这场疫情,也许恰恰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吧!人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必须要学会消除误解,互相扶持,才能共存。”文笛校长说。

她的血液中,流淌着印第安原住民的基因,目光里闪烁着坦荡、勇敢。不由得想起了她那个印第安原住民名字。如果直译的话,就是“羽毛闪亮的渡鸦姑娘”,颇为绕口。渡鸦,乃乌鸦家族的一种。我曾暗里奇怪,为何不叫做“大雁”呢?转念一想,还是先入为主了。世上的鸟儿本无辜,只是受了不同文化的牵累罢了。

面对失去的生命,印第安人的生死观,也与我们不同。

前年夏天,国内学者们来这里开会。我曾带领大家参观了附近印第安人的保留地六族镇。那位印第安老导游说,“我们信奉万物有灵,人与各种动物、植物皆应和谐相处,互为依存,不分高低贵贱。”

探讨到生死时,他说,部落里的人死后,亲属们会哀悼七天,埋葬在墓地里,留个记号。翌年忌日时,亲属会再次聚首,缅怀祭奠。

“但请记住,仅仅是第一年要这样做,”老导游怕我误解,继续强调说。“此后,大家便需彻底放开一切,不再悲伤,不再回来。”

“那么,如何让后代铭记住祖先呢?”我曾不甘地追问。

“大雁需要吗?小鹿需要吗?还有水獭、浣熊、乌龟、麻鸽,数都数不清啊!世界还不是照常运转?一切都有自然之母看顾着呢,人们应当牢记的,只是尊重大自然!”老导游振振有词地教育我。

当然,要想接受不同的文化理念,对背负着悠久文明的其他民族来说,似乎都并非易事。

冰雪在一日日消融,笼罩在校园里的阴霾,却日复一日渐浓。

该来的,还是来了。病毒的魔影,已在世界各个角落里悄悄弥漫。

三月中旬的那一天,一切终于都撑不住了。滑铁卢大学突然宣布关闭校园,所有课程,均改为在网上操作完成。

老枫树的枝头上,缀满了粉红色叶蕾,樱桃粒大小,含苞待放。湖面上,几只大雁在静静地游荡,生机盎然,却罕见行人的踪迹。

在接踵而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降临北美大地的风暴中,我又想起了老导游对我的启迪。面对日日攀升的骇人的数字,在无奈中,至少我们多了一种战胜心理负担的角度。

不再侧目而视了,也不再讥讽嘲笑。终于学习起中国人,开始戴上了口罩。

       连锁效应,也排山倒海般扑来。中文课程尚好,历年来稳健发展,未受冲击。而依靠大量中国留学生迅速发展起来的日语和韩语课程,前景则堪忧。

       近年来如日中天的英语国际短训班,更是接二连三地被取消,造成英语部门断崖式下跌。小小的病毒,便打翻了一船人。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金钱也失去了操纵的杠杆。

学校的视频会议上,文笛校长用竭力镇定的声音,号召大家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有人私下提出质疑:财政赤字,与自己的部门无关,凭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拯救落水者上船?

但更多的人则表示:愿将工资的十分之一捐赠出来,或把自己的课程,分给那些课程被取消的合同制教师,大家分吃锅里剩下的饭。

“感谢大家!困境面前,我想起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视频上,传来了文笛激动的感叹。

严冬时,祖国人民正在激战。我在海外捐赠者的队伍里,欣喜地看到了一位老朋友的身影。他是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全球外科主任艾瑞特医生。他所创立的“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坚持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人民义务手术、培训医生,已默默坚持了二十年。去年春天,艾瑞特医生荣获了中国大使馆颁发的首届“大使奖”。艰难时刻,他再次与中国人民携手并肩。

入夏时,北美大地陷入了恐慌。我接到了“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老总们打来的电话。他们希望能为白求恩故乡的人民,略尽绵薄奉献。接下来,在中国使领馆的帮助下,我联络上了白求恩故乡葛雷文赫斯特市的市长保罗·凯利先生,向他转达了中国人民的真诚关怀。接下来,各方的朋友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加拿大国庆日的那一天,把跨越重洋的五万只医用口罩运抵小城,交给了白求恩故乡的人民。

灾难再次提醒了人类,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命运相连。

学校转为网络教学,已经两个学期了,这种状况,仍将继续。

不久前,我参加了同事们举办的“绿茶聚会”。视频中,大家各自品尝着在上海豫园商城里购买的绿茶。

去年春天,大家跟随着我,踏上了传说中的华夏大地。回到加拿大后,他们瞒着我,悄悄制作了一本纪念册,配上诗文、图片,带给我满怀的惊喜与感动。

品着芬芳的绿茶,我想起了那本纪念册中的几行诗句:

历史留下了痴迷,藏在春日中的美丽。

街巷间繁花似锦,满眼跳跃着新意。

护城河水清清,映射出今天的奇迹。

古寺苍松郁郁,慰抚着心头的战栗。

汉白玉雕的祭坛,无言地叙述骄傲的往昔。

回音壁前的低语,把誓言送往遥远的星际。

长城上一砖一瓦,镌刻着无数英雄的足履。

旅途中一点一滴,构筑成鲜活的中国记忆。

是的,灾难终将会过去,历史会镌刻下今天的痴迷,而人们也不会忘记,那藏在春日中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