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撒外孔院
2019年,我正式结束了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工作,以另一种全新的身份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继续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传播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踏上古丝绸之路上的伊斯兰国家。当撒马尔罕映入我的眼帘时,我惊呆了,这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国度!我仿佛置身于一千零一夜的神话之中,久久无法分清这是现实还是梦境……可正当我为这座古城感叹之时,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将这里原本平静的一切毫不留情地打乱。
这是我在乌兹别克斯坦过的第一个年,记得2019年年底临近春节的时候,国内发现不明肺炎的消息突然网络上铺天盖地地传开,一时间让我摸不着头脑,真的假的?又是非典?过了几天,武汉封城的消息也在央视新闻中报道开来,原来这不是开玩笑……此时的孔院同事们一边工作,一边也有所担心,因为我们的家人亲友都在国内。过年那天孔院为大家组织了欢度春节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除了恭贺新年的应景话题,更多的是讨论国内疫情的情况。我们吃了顿饺子,给家人打了网络电话,但与往年春节不同,接通电话的第一句没有问过年好,而是问了声平安。就这样,我们在撒马尔罕孔子学院一起度过了一个喜忧参半的春节。
新冠愈烈,共度时艰
春节过后,国内传来抗疫物资短缺的消息,各个国家的孔子学院教师、中国留学生和各个驻外单位的工作人员也都自发开始四处采购抗疫物资。为祖国捐送抗疫物资让身处世界各国的中国人使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领,我们的撒外孔院也不例外。由于乌兹别克斯坦本地物资匮乏且质量堪忧,我们不得不放弃捐送物资的想法,只得转而捐款,就这样大家你三百我五百地捐着,面对疫情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众志成城,共度时艰!
好景不长,新冠愈烈。就在国内疫情刚刚趋于好转之时,新冠又将矛头转向了其他国家,它在全球各地张牙舞爪,肆意妄为。本以为地处中亚双内陆的乌兹别克斯坦能够逃过此劫,可好景不长,就在春节过后的第52天,乌兹别克斯坦也“沦陷”了。记得那天是3月16号,乌兹别克斯坦实行了КАРАНТИН (居家隔离戒严政策),商店关门、学校停课、禁止外出!刹那间这座往日熙熙攘攘的乌兹别克斯坦古城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
丝路相连,同舟共济
在乌兹别克斯坦出现疫情后,驻乌大使馆、语合中心、上外孔院工作处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积极询问撒外孔院教师的身体状况,并为我们陆续发放了健康包、口罩、药品乃至米面粮油等抗疫物资。这一份又一份的关怀,让身处异国的我们感受到祖国母亲最热切的惦念,更让我们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就像大使馆发放的健康包上的那句:“丝路相连,同舟共济!”
转战线上?迎难而上!
在乌国政府实施居家隔离政策后,撒外孔院同样积极配合当地政策,暂时关院停课。可我们的学生怎么办?在一筹莫展之时,语合中心的建议以及其他国家孔院的应对方案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转战线上!但是由于当地网络设施较为落后,网速较慢等问题,实施线上教学依旧困难重重,可除了迎难而上,我们别无选择!就这样,我们尝试了不同的网课软件和教学方案,最后为适应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以Zoom为主、Telegram为辅的双保险教学方案。实施此教学方案至今已有半年左右,效果还不错!学生对线上教学从最开始的茫然抗拒转变为现在的饶有兴趣。我们也从刚开始不知所措的“生瓜蛋”成长为现在线上线下一把抓的“多面手”。
关于教学,线上线下
这一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不仅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也打破了我们的常规教学。在疫情之前,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面授教学,也称为线下教学,并且我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教学方式,甚至可以说十分依赖。相反对于线上教学较为陌生,甚至有些许的抗拒。也正是由于这次疫情,让我们不得不跳出熟悉的“舒适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也印证了那句教师界的名言“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而我认为,这个“法”不单是指教学中因材施教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也是特殊时期对于选择和适应教学环境的一种教学手段。
以我个人为例,在“转战线上”的前期,无论我还是我的学生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没有了书本、马克笔,取而代之的是屏幕和屏幕后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而学生少了现实课堂中身边的那种共习氛围,他们需要有更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虽然线上教学的前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也是熟悉与适应的必要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以及对教学软件的发掘,我与学生在教学软件中发现了许多传统课堂无法做到的一些优点。首先线上教学不受空间的限制,无论你在哪儿,只要有网络和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在线实时上课,比如在我的汉语班中除了撒马尔罕本地的学生还有在首都塔什干生活的学生,从这点来看,线上教学避开了传统教学中固定地点的麻烦,这可使招生对象不再受城市地域的限制,同理在乌兹别克斯坦尚未设立汉语教学点的城市,我们同样可以运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汉语教学,这也为未来的招生方向打开了新思路。
线上线下相结合,寓教于乐新方式
除此之外,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也开发出诸多新的“招数”,由于当地教学条件有限,在撒马尔罕孔子学院的传统教学除了书本黑板,暂时还无法在教学中做到多媒体化以及多样化,而线上教学的出现使得传统教学中的多媒体化和多样化得以填补。在线上教学中我们可实现教学屏幕共享、教学资源共享,这在教材和PPT等教学材料的使用上有了更大的运用及选择空间。除孔院规定的教材外,我们还可以随堂共享教学补充材料以及练习题等,包括电影视听片段、听力、汉语歌曲、中国文化影视资料等。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多样性,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趣味性,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能够让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多样,更加有趣。
虽然线上教学暂时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教学,但运用线上教学来填补线下教学的不足,这在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孔子学院多样化汉语教学的一个华丽转身。
线上汉语桥,培训与防疫
八月初,还在暑假中“享受”撒马尔罕炎炎夏日的我收到了撒外孔院的任务——培训今年的汉语桥参赛选手尼基娜。在尼基娜通过我“重重关卡”的面试后,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线上“魔鬼”训练。在中国国情、中国文化、才艺展示、汉语知识问答的培训课程接近尾声时,我和尼基娜来到了户外进行才艺展示的外景拍摄,此时的撒马尔罕还在隔离戒严中,虽然路上少有行人且酷暑难耐,但我们依然戴上了两层口罩,时刻把防疫放在第一位。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个月的培训,在乌兹别克斯坦赛区线上汉语桥汉语大赛中,我培训的参赛选手尼基娜获得了第二名,这对她来说已实属不易,因为其他参选手大多是大三或大四的学生,而她今年才上大二。她为自己的成绩激动地哭了,而我却为她的付出开心地笑了。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平静的一切,也给身处异国的我们带来了诸多困难,但祖国为我们带来的安全感,让我们头顶同一轮明月,忘却身处两乡。在此,我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感谢驻乌大使馆、语合中心、上外孔院处以及我们的撒外孔院!
春去冬来,点滴记忆。以上就是疫情期间我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孔子学院关于生活和教学的抗疫二三事。希望正在阅读此文的你,身体安康,一切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