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的一天,当看到微博上的一条热搜“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我当时并没有过于担心,以为它可能只是一种小范围传播的新型流感。但随着病例攀升,很多人因病丧生,我这才意识到这种传染病的严重性。如今,这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演变成肆虐全球的疫情大灾难,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这样残酷的事实再次凸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警示我们要把自己当作事件的当事人,而不是冷眼旁观的局外人。2020年1月底,在臧颖院长的倡议下,孔子学院组织教师们为国内疫情重灾区捐款,并将善款捐赠给武汉市红十字基金会。2月11日,我组织撒外附中的学生精心录制抗疫视频,声援武汉,支持中国。
3月15日,乌兹别克斯坦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全国大中小学校随即停止面授课程,并开始网络远程教学。4月至7月,乌国疫情愈发严重,各州府城市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限制交通往来。在此期间,中国驻乌大使馆为撒外孔院教师送来“防疫包”,之后又统一为教师采购生活物资,帮助各位老师提高抗疫能力,增强抗疫信心!
从8月份开始,乌国政府逐步解除居家隔离管控。当地居民防疫态度开始懈怠,街上随处可见把口罩戴到鼻子以下,甚至是不戴口罩的居民。但撒外孔院的教师们仍然自觉地加强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参加聚集性活动,树立常态化防护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催生出新的机遇。借助远程教学平台,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场所不再受限,并学会有意识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虽然乌国当地的网络条件有限,但通过手机录屏功能可以压缩教学视频的大小,学生便可自行下载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而且,即时的语音讲解让家中网络差的学生也能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练习中。
此外,我于暑假期间参加了语合中心组织的线上“心理赋能”团体训练营和公派教师岗中培训课程,这种线上参与和分享的活动不仅有利于稳定部分教师在海外的焦虑情绪,增强自我认可度,更有助于在岗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网络教学技能,实现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结合语合中心组织的培训经验和网上教学经验,孔院的授课有序进行,老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即时互动,保证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无疑,这种新式的授课方法受到学生欢迎,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疫情之下,身在异国他乡,收到来自中国驻乌大使馆的防疫包、生活物资和上外孔院工作处邮寄的医用口罩,这些雪中送炭般的驰援,让我倍感温暖,深切体会到在我们的背后一直有祖国、领导和同事在关爱我们。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国外照顾好自己,坚守好教学岗位,讲好中国故事,继续做好中乌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真实的现代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