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撒马尔罕绽放中文之花

发布者:卢偲怡发布时间:2021-04-21浏览次数:398

 2020年3月,新冠疫情蔓延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按照当地防疫规定,上海外国语大学合建的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撒外孔院)本部及教学点的中文课程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虽然WiFi覆盖率低、网速较慢等问题着实让孔院师生们“头大”,但在新冠疫情中汉语教学从未中断。

 2021年1月,撒外孔院组织学生参与了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组织的“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短短两周的课程却让学生们对汉语学习有了更大的热情。如今,当地大学重新开放了校园,撒外孔院在做好防疫的同时也逐渐恢复了线下教学,孔院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本地汉语爱好者,还有多名外地学员慕名而来,更有撒马尔罕国立大学主动联系开设了远程中文课程。在疫情中变得冷清的教室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我想《带你游“魔都”》

 撒外孔院学生尼基娜(Nigina)是今年1月份参加“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的学员之一。在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乌兹别克斯坦赛区荣获二等奖的她,现在也是孔院的一名实习本土教师,有着自己的15个学生。

 “汉语桥”线上团组是上外孔院工作处为满足疫情下各国学员的汉语学习需求,面向海外合建孔院举办的线上中国语言文化学习交流项目。“我的中文提高了很多”,参加完“汉语桥”线上团组的尼基娜这样说道。在汉语直播课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们操着各异的口音讨论起了上海的垃圾分类、如何在上海乘地铁、中国有哪些特色美食等话题,不仅收获了实用的语言文化知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结识了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汉语爱好者。


 尼基娜对外景直播课感受最深。跟着课程主持人云端看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看福州路的笔墨书香,尼基娜感慨道:“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去上外学习汉语。”“魔都”上海对她来说不再只是课本上的一幅插图,而是继续努力学习汉语的动力。和尼基娜一样,她的同学们也盼望着早日来到上海,走进上外的校园学习汉语。

 作为孔院的一名实习本土教师,尼基娜说:“我想把我在‘汉语桥’线上团组中学到的知识也教给我的学生。上外孔院工作处录制的《带你游“魔都”》汉语微课非常有意思,在撒马尔罕的我就像真的看到了未来在上外学习汉语的生活。我也想录制这样的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场景中,就能学会很实用的汉语表达。”看完《带你游“魔都”》等系列视频课程后,尼基娜模仿录制了视频微课,通过展示自己在撒马尔罕的生活讲解汉语知识。


上外教师远程走进孔院新开“云课堂”

 王宇婷是上外孔院工作处的远程中文教师,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在上海连线撒马尔罕教授中文。撒马尔罕国立大学(撒大)国际教育系的学生也没想到能在疫情中和中国老师“云端”相见。把他们连在一起的正是远程中文教学项目。

 为支持疫情下孔院的正常教学工作,上外孔院工作处于2020年正式启动了远程中文教学项目。2021年初,撒大主动联系撒外孔院,希望能邀请中国教师为国际教育系学生上课。但撒外孔院中国教师的课程已经饱和,无法承担撒大课程。撒外孔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向上外孔院工作处提出申请,为撒大开设远程中文课程。经过孔院工作处与撒外孔院的联合面试,王宇婷正式上岗,撒大国际教育系新开设的远程中文教学班顺利开课。


 这是撒大国际教育系的学生平生第一次线上跟随中国老师上课。初学汉语的他们,在课上喜欢用学过的汉语教王老师简单的乌语词汇,比如说“包子”在乌兹别克语中是“bulka”。学生们还经常向王老师展示撒马尔罕当地的文化与风俗习惯。这样的线上中文课不仅是语言学习,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王老师也收获了不少粉丝,班级74名学生中已经有十几名因为喜欢上汉语课而来到孔院线下学习。

 王老师分享道,经过短短两个月的教学,学生便能扔掉拼音认读短文,这种进步让她成就感满满。“学生汉语水平虽然有限,但在社交软件上还是能经常收到他们的贴心问候。”不管是每次下课前的“谢谢老师”,还是“老师,You’re the best”的称赞,都让王老师无比暖心且动力十足。


从阿富汗到撒马尔罕,这是我为学习汉语走过的距离

 今年2月起,撒马尔罕市的学校逐步开放了校园,撒外孔院持续了将近一年的线上教学也随之回归到了线下。线下开课后,撒外孔院不仅在本地吸引了更多粉丝,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其他州也慢慢“走红”,甚至还迎来了第一个外国学员。

 1名学生从300多公里外的首都塔什干慕名而来,经过在撒外孔院一段时间的学习,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的汉语学习氛围。而他对撒外孔院的认可也影响到了身边学习汉语的朋友。1名到3名,3名到6名,越来越多的学生奔着撒外孔院的口碑而来。

 为了参加孔院中国老师的课程,4名学生乘坐12个小时的火车,跨越800公里的距离,从乌兹别克斯坦西北边境的努库斯市来到撒马尔罕。他们已经报名了孔院HSK4级课程,希望能够早日通过考试取得来中国留学的资格。


 对于阿富汗学生Nawid Jan来说,去中国学习是最大的梦想。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却给这个梦想泼了一盆“冷水”。在得知了撒外孔院线下开课的消息后,Nawid Jan便第一时间奔赴撒马尔罕,成为了在这里学习汉语的第一个“老外”学员。

 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汇聚在撒外孔院学习汉语,这便是对撒外孔院的一种认可。如今,孔院本部的13个教学班再次让每间教室都“活跃”了起来。


学员数量疫情中逆势增长

 470,这是撒外孔院现在的学生总人数,也是恢复线下教学后学生人数的“峰值”。

 看着日渐热闹起来的孔院,撒外孔院中方院长李晨旭说:“今年,在孔院工作处的支持下,撒外孔院第一次开设了远程中文教学课程,走出了疫情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一步,孔院招生群体不断扩大。此外,孔院恢复线下教学后仍面临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处邮寄的800个口罩是‘及时雨’,也是‘定心丸’,让孔院教师们能全身心地投入线下授课。学生也信赖我们孔院,因而纷至沓来。”


 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孔院教师的付出与坚守、工作处的全力支持、线上线下的双管齐下,让撒外孔院招生人数在疫情中实现了逆势增长,也给孔院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