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1年6月2日至4日,西班牙东亚研究协会(Asociación Española de Estudios de Asia Oriental)第二届国际研讨会在线举行。此次会议由马德里自治大学主办,主题是“互联时代的东亚研究”。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为研讨会提供多方面支持,协力宣传,外方院长孙歌迪(Gladys Nieto)作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审核论文摘要,主持分会场发言,中方院长陈旦娜进行主旨发言等。
此次国际研讨会旨在交流东亚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研究方向涉及东亚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翻译、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学、人类学和科学等。马德里孔院中外方院长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主旨发言。
孙歌迪的发言《马德里的中国春节庆典:文化商业化过程中的行为及主体》围绕马德里华人社群组织春节活动的过程展开。通过田野调查和历时比较研究发现,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马德里中国春节庆典从一个华人社群内部的庆祝习俗转变为当地市政府和中国使馆等官方机构共同参与的重要文化活动。活动地点也从城市移民聚集区扩展到马德里主要街道、广场、市政厅等公共空间。对华人社群主要负责人的访谈以及对活动组织讨论会的参与式观察等研究途径显示,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走出了起源社区,在当地其他社群中获得广泛的传播;但另一方面,华人社群对其他社群的介入亦产生疑惑,力争在商业化浪潮中保持自身文化传承的话语权。
陈旦娜针对西班牙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研究。她选择当地常用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使用话语分析方法,考察西班牙历史教科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当代世界三个时期的历史叙事中对中国的描写。除了分析教材所选择呈现的史实外,更从语法结构、话语顺序、辅助材料使用等多个角度进行解析。陈旦娜指出,西班牙历史教材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描述过少,产生断片式信息。从冷战时期开始,部分教材导向性明显,倾向于先将中国定性,纳入某种意识形态阵营,然后再展开论述,并要求学生在既定的逻辑框架内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先入为主式的叙事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侧面回答了西班牙汉学家关于“为什么汉学发展多年,西班牙部分民众仍对中国不甚了解”的问题。最后,陈旦娜回顾中西两国领导互访历程,以此强调中西关系的重要性,重申“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指出面向青少年的历史教材在建立民众基础认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进而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
此次研讨会秉持严格严肃的选稿原则,会议学术委员会最终选取世界各地东亚研究领域约100名学者的发言提案。在与中国相关主题中,不仅包含中国历史、经济、社会等传统话题,还涉及中国生态城市和食品卫生保障策略等新领域,体现了与会者使用发展的目光研究中国的趋势。作为西班牙东亚研究学界的重要盛会,此次会议秉承严谨务实的态度,在国际学术领域展现了当今中国各方面的真实形象,为高水平中外人文交流做出贡献。
供稿:马德里孔子学院尹博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