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举办《牡丹亭》译者见面会

发布者:卢偲怡发布时间:2021-05-31浏览次数:169

当地时间2021524日,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在马德里市立丽池公园图书馆Biblioteca Pública Municipal Eugenio Trías举行第六次“阅读中国”读者俱乐部活动,邀请西班牙译者阿莉西亚·雷林科(Alicia Relinque)向读者介绍她翻译的《牡丹亭》西班牙语译本。雷林科是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副教授,西班牙当代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曾翻译《文心雕龙》、《西厢记》、《赵氏孤儿》等多部经典著作。2018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西班牙之际,在西班牙《阿贝赛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特别提到了雷林科对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


在马德里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孙歌迪(Gladys Nieto)主持下,雷林科首先讨论了汤显祖这位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剧作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以及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阐释的爱情观对于明朝社会的意义。其次,她介绍了剧中的每个人物和故事梗概。最后,雷林科播放了一段《牡丹亭》昆剧表演片段,展现中国传统戏曲与剧作相得益彰的独特美感。此外,雷林科特别提到《牡丹亭》中出现的传教士角色,认为作品诞生的十六世纪末在中国出现西方传教士,反映出当时的全球化进程不仅仅涉及经济层面,同时涉及文化和思想层面。雷林科说:“我一想到那个时代就感到又好奇又兴奋,东西方文明在中国的土地发生了碰撞与融合,澳门街头形形色色的外国人描绘出了一副美丽的文化交流景象。”

最后,雷林科回答了读者的问题。有读者问道书中的父亲为何难以接受女儿还魂,雷林科认为父亲杜宝这个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顽固和教条主义,父亲最终也没能跳出自己的惯性思维,接受女儿还魂的事实;汤显祖利用这一形象抨击了当时社会对思想的禁锢。

在中国文学作品译作中,古典戏剧作品门槛较高,相较于小说受众较少。此次活动向西班牙文学爱好者展现了中国传统戏剧作品中的浪漫主义风格,体现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寻,拓宽了当地民众对中华民族和古代中国的认识。本次活动是马德里孔子学院“阅读中国”系列第六场活动,该系列活动旨在向西班牙民众推荐反映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的书籍,邀请作者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读者解读作品,交流思想,帮助西班牙民众深入理解中国

供稿:马德里孔子学院赵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