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的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成立16周年,也是外方院长宝拉(Paola Paderni)正式退休的年份,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宝拉院长的回忆一起听听她的中国故事。
缘分开始的地方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前任外方院长宝拉曾是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政治历史学的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政治与历史。自1987年在东方大学任教以来,她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其中很多成为了优秀的中文人才。而她本人是1971年进入东方大学学习中文的,领她进门的老师是孔院已故前前任外方院长、东方大学现当代文学教授Annamaria Palermo。
宝拉回忆道:“我在12岁那年就认识了Annamaria Palermo,她那个时候还是东方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常常跟我讲一些关于中国的故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18岁考大学那年,我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跟她一样的选择。”
1988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外开放,宝拉被档案馆丰富的历史资料深深吸引,也把她的研究成果带到了东方大学的课堂上。她认为:“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当代政治史、社会史和文化史,对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们在学好中文的同时,也应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我教过的学生对这些话题都非常感兴趣。”
在中国的留学生活
作为中意两国建交后第二批前往中国留学的意大利学生,宝拉在1974年第一次来到了中国。来中国以前,宝拉观看了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镜头里描述的中国让宝拉对这个遥远的国家感到好奇,也使她对自己未来两年的中国生活充满了想象。
来到中国以后,她发现真实的中国和纪录片里的中国一样,中国人朴素、善良而且亲切、友好。她分别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和南开大学学了一年中文,老师们的课都非常有意思,对她也十分热情。“那时候宿舍条件不是很好,比如晚上只在规定时间内有热水,但是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感到很满足。饮食方面,除了没有咖啡,其他的都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父母给我从意大利寄了很多咖啡。”宝拉回忆道。
1974年到1976年间,宝拉趁着学校假期和她的同学们坐上当时的绿皮火车游历了很多地方——长沙、韶山、郑州、洛阳、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每个地方都给宝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怕是以辣闻名的湖南菜,宝拉也吃得津津有味。
研究生涯的起点
早在学生时代,宝拉就看过意大利语版本的《红楼梦》,她被书中性格多样的女性人物所吸引,从而萌发了研究清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念头。随着1988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外开放,宝拉受邀作为第一批进入该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收获了丰富的史料,为自己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素材。从那以后,她的研究方向确定为清朝时期的性别对比和中国当代政治历史。
回想起那段两点一线的研究生活,宝拉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在北京,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所以我也买了一辆。每天早上七点出发,骑一个小时车到档案馆,在里面呆上一整天,饿了就在档案馆对面的小卖部买些东西吃。除了我,还有一些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我们常常相互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
由于宝拉突出的研究成果,她结识了同领域的很多中国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的高王凌教授和杨念群教授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曾邀请宝拉参加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办的研讨会,宝拉在该研讨会上发言并在论文集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
新闻参赞的日常
2003年至2011年,宝拉受到意大利教育部的任命,被派往意大利驻北京大使馆担任新闻参赞,她的日常工作内容是收集、翻译、整理中国的社会新闻。最让宝拉感到难忘的新闻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身为意大利人,宝拉同样为北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感到欢欣鼓舞,她说:“这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出邀请。”宝拉在收集整理中国社会新闻的同时,又加深了对中国的感情,也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对比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国,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做生意。以前的矮房子建成了高楼、小马路拓宽成了大街、自行车也被汽车取代。这8年在北京的生活,宝拉感叹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孔院院长的职责
2017年末,宝拉成为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的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的意方院长。不同于大学教授,也不同于新闻参赞,孔院院长的职责更多在于搭建意中双方工作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仅体现在语言方面,也存在于办事的思维中。意大利和中国一样,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是当代社会对事物的看法大有不同。作为精通中文和中国历史的意方院长,宝拉努力拉近意中工作人员的距离。不仅如此,宝拉还遵循孔院的传统,坚持向东方大学、那不勒斯当地社区推介中国文化,展示中国从古至今“一千零一面”的非凡魅力。
谈起孔院的未来,宝拉期待孔院在做好现有各类教学、文化事务的基础上,能够继续发挥意中友好交流的作用,展示当代中国良好的精神风貌,打破一些人对中国仍然抱有的偏见。
从中文专业学生到孔院院长,宝拉的经历见证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在宝拉培养的学生中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人才,为中意交流做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