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可以面对面相见了!”春意融融,师生聚首。2023年5月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新汉学计划”博士师生见面会于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举办。5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导师,10余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冯辉、副处长葛起超,世界语言博物馆副馆长孔令涛等参加了见面会。
见面会伊始,冯辉介绍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此项目旨在为海外研究中国的青年学者提供博士阶段在华研修的机会和支持,推动相关领域著作翻译和出版,促进交流与合作。“上外于2015年成为‘新汉学计划’博士生接收院校,曾有多位优秀毕业生翻译中国文学著作并出版、发表多语种学术文章等,促进了中外交流与合作”,冯辉介绍道。
随后,各位新老博士生进行了自我介绍,分享了加入“新汉学计划”的感受和期待。来自越南的2022级博士生吴德鸳卿激动地表示,“从小我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被‘新汉学计划’录取,我终于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约旦大学中文系教师康丽是2021级比较文学方向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她在发言中提到,“在这里非常幸运的是可以跟着最好的教授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和学术讲座,我很喜欢这种理论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来自泰国的2020级博士生兰梅表示,“我非常喜欢中文,希望能精通中文,为中泰外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各位博士生将以见面会为起点,在交流中不断成长。
之后,5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导师也为他们送上了勉励与祝福。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导师武心波希望大家肩负使命感,把握优质的在华研究资源,懂中国、会科研,为国际交流搭建桥梁。丝路战略研究所导师马丽蓉越来越感受到“新汉学计划”肩负的战略性使命,她以博士生闫肃的学习经历勉励大家确立目标,勤学不辍。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导师邵洪亮表示,导师与学生是教学相长的,希望大家能结合专业特长,在文明互鉴中挖掘中文作为二语教学的特色,为文化交流贡献力量。曾是上外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孔令涛有感而发,“我们十几位同学,就像种子一样,期待各位博士生开拓思维,寻找适合自己扎根的土壤,无论留在中国还是回到本国,都要拥有更大的舞台。”
中东研究所导师范鸿达分享了自己研学经历的见闻,希望各位博士生能将汉学研究与自己本国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促进两国的友好交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导师杨明天祝愿大家能保持学习热情,在学术方面更上一层楼。
见面会尾声,冯辉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向各位博士生寄语,希望大家以中文为桥,沟通交流研究成果;多多参与田野调查,在中国的大好河山里深入地认识中国;成长为出色的“汉学家”,成长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
截止目前,上海外国语大学累计接收了来自来自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约旦、吉尔吉斯斯坦、缅甸、巴基斯坦、俄罗斯、越南、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生。作为该项目的一员,他们在国际中文教育、国际关系、丝路研究、中东研究、外交学、影视翻译、国别区域研究、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深耕,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来源|孔子学院工作处
文字|庄雯怡
拍摄|左振伟
编辑|庄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