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Laura)是一位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女孩,初次见面时,或许你会注意到她卷曲的黑发、深色的眼睛,这和南欧人的面孔有些不同,因为她虽然在马德里出生长大,父母却来自于大洋彼岸的秘鲁,那里的华人群体数量众多,所以从很早开始,劳拉(Laura)对中国文化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进入大学后,劳拉(Laura)结识了许多中国同学,并和她们成为了好友,在日积月累的交流中,激发了她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兴趣,也促使她开始学习中文。说到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劳拉(Laura)兴奋地表示:“许多汉字由其他汉字组成,分开时各有意义,组合后又会诞生新的含义,这和西班牙语或英语完全不同,太神奇了!”,她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参加中国书法的课程,在笔墨纸砚间进一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本次夏令营是劳拉(Laura)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上海的两周她有了许多有趣的发现。譬如南京路上古色古香的老凤祥银楼、历史悠久的张小泉剪刀店,还有令人应接不暇的品牌橱窗。她说,马德里有一条名为格兰·威雅(Gran Vía)的商业街也十分繁华,但大部分的店面没有南京路上的大,摩天大厦也没有这么高。除此之外,外滩的夜景也令劳拉(Laura)印象深刻,望着黄浦江上流光溢彩的邮轮和对岸的东方明珠塔,她感慨道:“这简直像是穿行在未来的世界。”
这种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感同样也出现在杭州。虽然只在那里度过了短短两天时间,劳拉(Laura)已经爱上了这座诗情画意的城市:碧波荡漾的西湖和古色古香的清河坊街令她流连忘返。在她看来,大城市里现代建筑与传统景观的和谐共存是十分难得的,但杭州却做到了。
两周的夏令营,让劳拉(Laura)不仅学到了许多有趣的中国文化知识,也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营员、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表示,之前从未想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之间能相处得这么融洽,这种体验既新奇又感人。她笑着说道,因为她的名字音译成“劳拉”太过平淡,所以她给自己取了一个独特的中文名——“老辣”,吃不了辣的她每次介绍这个名字都能让中国朋友乐不可支。不过在本次夏令营活动中,她又收获了一个新的中文名——吴悠,是她的姓氏Bullón的谐音,也同时寄托了大家对她“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美好祝福。
劳拉(Laura)在西班牙工作期间认识了一位和中国联系紧密的老先生,他是上世纪最早从事中西贸易的西班牙企业家之一。这位阅历丰富的西班牙老人十分鼓励她在中文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并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相结合。劳拉(Laura)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申请奖学金来中国留学,沉浸式地学习中文、感受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