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8日,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面向公众开设了一场“中国商务礼仪与文化”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方院长邓如朋(Ruben Tang)主讲,吸引了包括秘中商会成员、秘鲁企业员工,有意与中国公司建立商务往来的秘鲁民众、孔院学生在内的百余人参加。
下午7点,讲座在秘鲁天主教大学法学院礼堂正式开始。邓如朋以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开场,图文并茂地向到场民众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演变、当今社会概况和基本国情。
初步暖场之后,邓如朋由宏观入微观,谈及影响中国人思维及价值观的儒释道三教。他认为,要了解中国文化内核,了解中国人,就一定要先了解儒家学说。“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文化和思想的主流。” 邓如朋强调儒家“仁”和“礼”的概念在中国商业环境中应用广泛,影响深远。因此,在与中国人发展贸易伙伴关系时,一定要恪守“仁”“礼”,不可激进冒失。
接着,邓如朋从“商业道德、人际关系、面子、集体”四个方面出发,结合自己多年在中国的工作经验,运用各类生动的案例,分析在与中国公司进行商业往来时以上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并着重强调了“人情”观念在中国商业社会中的应用。不同于秘鲁工作环境的泾渭分明,中国的工作关系网更复杂,带有许多“人情”因素。因此,邓如朋认为在与中国人建立商务关系时,不要过于直接,要放眼全局,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务关系网。
同时,邓如朋也谈到了自己对中国年轻一代的看法。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年轻人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于自己的父辈、祖辈,他们大多教育程度高、敢于创新、敢于拼搏、敢于尝试,是中国的未来。邓如朋鼓励秘鲁的年轻人多跟中国的新一代交流,互相学习,寻找机会建立彼此的商业联系。
秘鲁作为中国在南美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近年来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的沟通交流日益密切。在秘鲁随处可见比亚迪汽车、华为手机等“中国制造”。在中国也可以找到许多的“秘鲁制造”,比如秘鲁玛卡、藜麦、羊驼围巾。邓如朋从见面问候、商务着装、守时、递接名片、初次见面的话题、饮食、中国酒文化、餐桌礼仪、谈判技巧等多角度地介绍了在中国商务会议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
讲座的最后,邓如朋还十分热情地为到场观众教授简单的商务汉语,并鼓励他们来孔院学习汉语,以更好地在商务往来中拉近中秘双方距离。
邓如朋的分享,大到中国文化内核、中国人普遍的价值观念,小到商务会议中递接名片应注意的问题,真可谓面面俱到。到场民众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他们对于中国的商务礼仪、商务环境,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与中国人建立并强化商务往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