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丝路杏坛”第二讲

发布者:项晨辰发布时间:2024-04-26浏览次数:50

        当地时间202444日,考古学家马健教授应邀到访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并为孔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东天山史前房屋考古学观察”的讲座。

        讲座中,马健通过完整展示其团队的研究对象和科考全过程指出,东天山地区东通河西走廊、西北连阿尔泰山,是受古代中原文明发展影响的边缘区域,同时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相碰撞、交流、融合的第一块区域,也是南北农牧互动的关键区域,并进一步指出,东天山史前文明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重要的物质与文化基础。

        讲座内容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分析逻辑缜密,大量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极富视觉冲击力,所展示的技术分析手段使听众对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有了直观认知,给在场的孔院和院外师生留下深刻印象。马教授的学术讲座再次揭示出,丝路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部文明交流融汇史,在数千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中不断养护着东西方世界。

        撒外孔院始终秉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文化理念,坚定自身作为文化桥梁的使命,一直积极采用各种方式促进中国文化与当地社会各界的互动和交流。从2024年初开始,撒外孔院设立了“丝路杏坛”讲座系列,此次马健教授的讲座是“丝路杏坛”系列第二讲。

        主讲人简介:马健教授现任西北大学遗产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外文化交流考古、古代游牧民族聚落考古、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等。过去二十多年来,主要在我国新疆东天山地区、内蒙古阴山地区,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盆地、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地区,从事关于古代城市、宗教遗迹、游牧民族遗存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并对这些地区的区域考古学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杰出工作被授予“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殊荣。马健教授成果丰硕,已出版发表学术专著和论文数十篇;同时教研并重,开设了游牧文化考古、田野考古学应用技术理论、魏晋南北朝考古等课程,多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