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匈人丝路探险锲而不舍, 今朝孔院文化搭桥不辱使命: 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丝路探险展开幕式成功举行

发布者:韩薇发布时间:2019-03-29浏览次数:113

暮色渐沉、乍暖还寒,赛格德大学科贝斯宝图书馆内却灯火通明、热闹异常。当地时间2019年2月19日下午,由匈牙利科学院、中国敦煌研究院、布达佩斯雅典娜创新及地缘政治基金会和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的“塞切尼探险和斯坦因中亚研究”图片实物展开幕式在此举行,展览从即日起将持续至4月1日。

五时许,开幕式在孔院匈方院长李查德主持下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东方馆馆长凯莱切尼(Ágnes Kelecsényi)女士、雅典娜创新及地缘政治基金会的学者艾斯戴浩伊(Viktor Eszterhai)先生、著名汉学家姑兰(Éva Kalmár)女士、赛格德大学科贝斯宝图书馆总馆长凯威哈兹(Katalin Keveházi)女士、当地华人企业家庞立虎先生、德勤业务发展总监乔包(Csala Wolf)先生和孔院中方院长王磊、中匈员工以及当地各界人士。

首先,凯莱切尼女士详细地介绍了此次展览的背景、如何欣赏敦煌艺术以及塞切尼和斯坦因文化探险的意义。紧接着,艾斯戴浩伊先生介绍了雅典娜创新及地缘政治基金会的宗旨以及此次展览的赞助情况,并邀请大家尽情地享受来自东方的艺术体验。

凯威哈兹女士代表赛格德大学科贝斯宝图书馆欢迎大家光临这一设计新颖、极具绿色环保的建筑,并高度赞扬了与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所进行的多次有益的密切合作。随后,参展观众在凯莱切尼女士的引领和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下、追寻着两位探险家的足迹,开始了独具魅力的古丝路文化“探险”之旅。

本次展览共分匈牙利人东方考察概况、塞切尼的探险和斯坦因的中亚考察三大板块,以探险者拍摄的黑白照片、绘制的地形地貌图、珍贵的文物和手稿、出版的考察报告和专著、敦煌壁画仿制挂图、以及3D动画展映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两位传奇人物的探险历程、沿途的风土人情和所发现的文化瑰宝。

据了解,贝拉·塞切尼(十九世纪匈牙利著名政治改革家伊斯特万·塞切尼之子)和奥莱尔·斯坦因于1877年至1916年间对连通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地区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探险活动。塞切尼于1879年抵达敦煌地区进行了文化考察。之后,斯坦因又继续了他的工作,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发掘并劫走大量的珍贵文物,同时由于盲目挖掘使得大量文物毁于—旦,成就了文化“强盗”的恶名。但徜徉于图片、书信文献之间,我们的脑海中便浮现出锲而不舍的探险家和皓首穷经的大学者的另一种形象。实际上,正是由于他对敦煌文化的发掘及随后大量的著述奠定了他作为国际敦煌学研究开山鼻祖之一的地位。

一边聆听着凯莱切尼女士如数家珍般的耐心讲解,一边探究着展出的图片和实物,人们沉浸在对遥远国度悠悠过去的历史文化的想象之中。远望展览入口及对面楼上栏杆垂下的敦煌壁画复制品,又听见从特意搭建的野外探险帐篷中传出的斯坦因有力的采访录音,人们似乎在进行着时空穿越,感受着匈中、古今间从未停歇的交流和融通。

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始终以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引领孔院的各项工作,在不断扩大汉语学习者的规模、努力促进汉语教学的提质增效的同时,积极挖掘中匈交流的点滴线索,通过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多元价值国际研讨会、卡尔马教授在中国、中国电影节、中匈诗歌朗诵等活动大大促进了中匈两国间的理解和交流,孔院在当地乃至匈牙利全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提升。

供稿:王磊   

供图:孙艺璇、王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