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举办“孔子的科学哲学遗产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际和民族价值观” 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项晨辰发布时间:2024-10-29浏览次数:58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5、26日,第十届“孔子的科学哲学遗产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际和民族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上外”)和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撒外”)联合举办,由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以下简称“撒外孔院”)承办。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超过200名专家学者以及孔院师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前,撒外孔院师生们为与会嘉宾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开幕式及大会发言环节由撒外孔院乌方院长沙赫里约尔•萨法洛夫(Shakhriyor Safarov)教授和上外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院长许宏教授共同主持。撒外校长哈里科夫·巴哈迪尔(Kholikov Bakhodir)和上外副校长衣永刚分别发表了开幕式致辞。

哈里科夫在致辞中表示,自2015年起,上外与撒外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上的多元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成功跨越了十年历程,牢固树立起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学术地位。他特别赞扬了撒外孔院在促进中乌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努力,无论是组织两国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还是积极投身于包括访问学前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在内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项目,都展现了撒外孔院作为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与担当。

衣永刚指出,在中乌两国已迈入“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背景下,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成为了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纽带。上外作为培养国际人才、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一直致力于挖掘自身多语种、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优势,与撒外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孔子学院发展的新篇章。衣永刚强调,撒外孔院不仅是中文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当地中文教育资源的汇聚中心,是乌兹别克斯坦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一带一路”研究和国别研究重要的实践基地。未来,上外和撒外将继续深化合作,使孔院成为实践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重要力量。

大会发言环节,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纷呈的演讲。

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与翻译文学研究》为题发言。宋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翻译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他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对传统翻译文学研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了翻译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张辉教授以《ChatGPT无法讲述的中国故事》为题发言。张教授指出,尽管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讲述故事、传递信息方面展现了强大的能力,但它们无法真正理解和传达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他以孔子的科学哲学思想为例,阐述了这些思想如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也探讨了这些思想在当今世界中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杨成教授以《从上海精神到撒马尔罕精神: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路径选择》为题发言。他围绕上海合作组织所倡导的“上海精神”与撒马尔罕孔院在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文化交流、教育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深入探讨了中国与中亚地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可行路径。

北京大学张冰教授以《世界文学共同体及其中俄文学传播》为题,深刻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如何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心灵的桥梁。张教授指出,中俄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精髓,更在传播过程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上海外国语大学吴春相教授以《文化交流的原则、策略及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发》为题发言,深入探讨了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以及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和策略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张靖教授以《丝路国家汉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为题,深入剖析了当前丝路国家在汉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万海松研究员以《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中国形象的隐喻性》为题,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通过中国形象的构建,批判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并呼吁俄国保持自身独特性。这一独特视角不仅拓宽了与会者对中俄文化交流的认知,也引发了关于东西方文化融合与碰撞的深刻思考。

中山大学许德金教授以《孔子哲学思想的全球传播与适应》为题,深入探讨了孔子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与变革。

苏州大学房伟教授以《当代作家传记书写的审视与再反思》为题,对当代作家传记的创作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写作规范,为推动当代作家传记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

会议期间,受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委托,衣永刚向萨法洛夫颁发“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表彰其对撒外孔院发展的长期付出与重要贡献,与会嘉宾和师生共同见证了这项仪式。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孔子科学哲学遗产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中文教学、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推动中乌两国乃至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