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著名作家王安忆读者见面会

发布者:项晨辰发布时间:2024-11-20浏览次数:27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女士受邀到访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并与意大利的文学爱好者分享了自己的文学见解与创作经历。

11月13日读者见面会上,王安忆与观众分享了她对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她谈到,文学的本质是虚构,但作家需要通过真实的细节与生活逻辑来构建可信的虚拟世界,并提到自己的写作深受上海的文化滋养,以她的代表作《长恨歌》为例,她解析了主人公王琦瑶如何从普通女性的视角展现上海的都市变迁。除此之外,她在分享对当代文学创作困境的看法时指出,一些小说在追求学术化和类型化的过程中,牺牲了叙事的吸引力和现实感。在互动环节中,王安忆分享了她对创作灵感的独特见解,强调写作并非依赖“灵感”这种神秘化的说法,而是建立在生活逻辑和严谨思考的基础上。

11月14日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院举办了翻译工作坊,活动主要面向东方大学中文专业四年级的学生,聚焦讨论文学翻译实践。活动前,学生们已通读了王安忆的随笔《比较北京和上海》,并尝试将其翻译成意大利语。在工作坊中,学生们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问题与王安忆进行了深入交流。王安忆对学生的翻译给予肯定,同时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桥梁。她以改编张爱玲作品《第一炉香》的经历为例,强调了在保持原作结构的基础上,如何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文学价值。此外,她还提到了上海话在文学中的运用,如《繁花》中的语言处理,探讨了方言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与机遇。

王安忆曾说:“文学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语言,它让我们在不同文化中找到共鸣与理解。”她的来访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通过比较《长恨歌》与《那不勒斯四部曲》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同,王安忆形象地展示了中意文化的差异与共性,为青年学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体验中国作家文学理念和创作视角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