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孔子学院文学讲座|于漫: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文学

发布者:项晨辰发布时间:2024-12-06浏览次数:32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系主任于漫教授在马德里孔子学院开展了题为“沙与纸之间: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文学”的专题讲座。讲座不仅带领观众穿越回驼铃四起的丝绸古道,还为大家描绘出了丝路文学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图景。

讲座伊始,于漫首先对丝绸之路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这条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道并未彻底淹没于历史的尘沙之下,而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回望历史之时,她指出,丝绸之路的概念绝非只是商业层面的,它同时还包含着文化和政治的诸多内涵。

紧接着,于漫从历史的大视野中回归,聚焦到丝绸之路文学的具体面向,并由此展开了细致的讲解与论述。她不仅对丝路文学的定义和发展阶段做了介绍,还从体裁和特征两个层面对丝路文学进行了说明,并对丝路文学现代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她用《红尘》(Red Dust)、《额尔古纳河右岸》、《三体》三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说明了转型的三种路径及表现方式。

最后,于漫对丝路文学的当下与未来进行了剖析,主要关注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重要价值以及相关研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也针对性地提供了多种应对之策,比如文本资源数字化、推动联合翻译以及培养跨学科视野等。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于漫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表达了对丝路文学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盼。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驼铃传奇的古老故事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在今天的中国继续它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