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12月15至16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主办,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2024-2025年摩洛哥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岗中培训成功举办。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副校长法蒂玛·扎赫拉·阿拉米(Pr. Fatima Zahra ALAMl)、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志愿者处处长周卉、摩洛哥中国友好协会会长默罕默德·哈利勒博士(Dr. Mohamed KHALIL)、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朱利勇、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戴晓琦、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法德玛·艾特·穆斯(Mme. Fadma AIT MOUS)、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郑琼等出席开班仪式。
开幕式上,法蒂玛·扎赫拉·阿拉米对摩洛哥孔子学院及其教师在摩洛哥中文教育事业中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强调此次培训对于提升摩洛哥中文教育质量及志愿者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她指出,摩洛哥学生对中文的兴趣日益增加,孔子学院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本次培训活动将帮助志愿者教师们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组织当地中文教学活动。
静炜回顾了志愿者项目在摩洛哥的发展历程,并向志愿者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继续发扬奉献精神,提升教学能力;二是拓宽国际视野,为职业发展做好规划;三是成为中摩民心相通的使者,推动中文教育与文化交流。她引用习近平主席在世界中文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文化交流是促进理解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呼吁志愿者珍惜这段经历,为中摩友谊和中文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摩洛哥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代表樊子越用“好事多磨”总结在任三个月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从生活上的适应到教学中的磨合,他分享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在孔院工作中的成长。学生们对中文、中国文化的热情,激励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本次岗中培训内容涵盖中摩关系及文化讲座、教学观摩与实操、文化活动设计与组织、小组研讨等一系列活动,为志愿者教师提升跨文化适应力,提高国际中文教学质量等多方面提供了有效帮助。
默罕默德·哈利勒在《摩洛哥文化与习俗及中摩关系的发展与未来》讲座中回顾了自己与中国的深厚渊源,并展望了中摩关系的未来前景。他强调,随着两国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合作地不断深化,中文教育在摩洛哥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教学实操、观摩和文化活动设计培训中,钟迎丹、杨梓、周琪旋三位教师分别从课堂上如何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通过互动练习和角色扮演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如何组织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分享环节,志愿者们分享了自己赴摩洛哥任教以来的工作与生活经历。从初到摩洛哥时面临独立生活的挑战,到逐渐克服困难,生活步入正轨。在教学中,志愿者们提到与摩洛哥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热情激励了他们。志愿者们还分享了如何在教学与生活压力间找到平衡,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
闭幕式上,朱利勇指出此次培训加强了志愿者们的互动合作,鼓励大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郑琼表示,本次培训提升了志愿者们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强调了志愿者们要保持学习热情、专注本职工作、树立良好形象,并与当地人和谐相处。
此次岗中培训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成长机会,并为他们在摩洛哥的中文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志愿者们将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继续推动中摩文化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