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的种子早在本科期间就埋入了我的心里。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在研究生期间为之一试。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我报考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以下简称“撒外孔院”)并成功被选派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教师。一年的光阴过得很快,很庆幸自己当时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我很难用世俗的“有用”去评价这段时光的珍贵,这段志愿者经历给我带来的收获是超预期的。归国已有一些时日,撒马尔罕的阳光、绿植和活跃淳朴的生活场景有时还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座古城亦持续散发着她的魅力和吸引力……
01我与中亚的缘起
由于本科专业是俄语,我有许多与留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也积攒了一些中文授课经历。在俄罗斯留学时曾在学校做过中华文化展示活动,闲暇时也曾帮助俄罗斯朋友学习中文。语言搭建的桥梁连接了来自不同国度的你我,凭借着对彼此文化的好奇和热爱,大家相聚一起探讨学习、共同进步。自此,我逐渐体悟到语言之美、文化之多元。硕士期间,我就读于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专业方向为区域国别研究,主要研究地区为欧亚,需要额外学习一门中亚语言。在乌兹别克语和哈萨克语之间我选择了后者。2022年冬季在哈萨克斯坦的田野调查经历让我对中亚的真实面貌有了切实和全新的感受,期间对孔子学院的访问更加唤起我对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热忱。冥冥之中我与中亚的联系更近了一步。
02撒马尔罕的“中文热”
第二次来到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给我带来的文化震撼是意料之外的。坐上从北京飞塔什干的航班,一路跨越山川,怀揣着欣喜、不安的心情最终于次日凌晨抵达撒马尔罕,首先迎接我们的是矗立在市中心的帖木尔雕像和寂静无人的街道。
撒马尔罕(Samarqand)意思是“肥沃的土地”,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景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考古学家。我在撒外孔院本部和当地一所私立中学授课,主要教授HSK1、HSK2、HSK3、HSK5和少儿中文兴趣课,教学对象涵盖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成人,年龄最小的学生10岁,年龄最大的学生73岁。
起初以为凭借俄语和一些中亚语言基础,我能够畅通无阻地在当地工作、生活,后来发现当地年轻人的俄语普及率远没有想象中高。因为接手的班级大多为零基础,我需要根据学生接受水平切换俄语或英语。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和中乌贸易的吸引力,有不少人选择学习中文,作为撒马尔罕唯一的孔子学院,我们充当着中文教育和中乌文化交流传播的桥头堡作用,为当地人民了解中文、体验中华文化、走进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03 我的教学成长之路
教学授课、班级管理等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幸运的是在孔院同事、领导的协助和支持下,我取得了明显进步。刚到撒马尔罕,就在新华社采访下进行中文公开授课。我意识到撒外孔院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地方,这也给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学生方面,经过与学生们的朝夕相处,在中文学习上我们愈发默契。我所教授的零起点学生,经过6个月学习,在HSK1级考试中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我所辅导的5、6年级学生曾在孔院中文书写比赛中获奖,辅导的7年级学生曾获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奖学金,并在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乌兹别斯坦赛区决赛中获得优秀奖,因此我也获大使馆颁发的“优秀辅导教师”。
教学技能方面,通过中文课展示和旁听国际中文教师的课程,我不断吸取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2024年4月,曾为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学生春令营营员进行中华文化国情培训,讲授题为“中国节日和中国人民的休闲娱乐”的培训课程,并在课程最后带领学生体验国画艺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适应赴华学习生活。2024年5月,参与组织本土教师培训营,与孔院同事一起准备面向乌兹别克斯坦本土教师的“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培训课程,增进了与本土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撒外孔院十分鼓励志愿者和教师们参与科研活动,提升自身研究能力。期间,我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俄语、英语学术汇报,很好地开阔了学术视野,受益匪浅。
文化推广方面,我在一次次活动中积累了活动策划和组织的经验,为促进中乌文化交流献出自己的力量。从孔院日活动展示中国结、参与河南卫视纪录片拍摄、作为文化活动的总策划和总导演再到组织筹备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和撒外孔院共同举办的“元宵游园会”……
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契机,除去对书法、墨画、古典舞、手工和饮茶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示,在日常课程和讲座中我们还引入了物流运输、交通、娱乐等现当代生活元素,让乌国热爱中文的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化的崭新面貌。
在孔院工作期间,除教学外,我还积极参与承担了各类接待工作。由于我的多语种背景,在校院领导的推荐下,有幸担任了国内重要代表团来访的会议同传和随行翻译。随着工作的推进,我有时也会陷入繁忙而难以抽身。经过这些挑战,我的心态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更加明白只有通过踏实而持久的积累与沉淀才能把握住每一次实现自我成长的机遇。
回顾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志愿者的这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惊喜与苦恼相伴、收获与遗憾同在。选择国际中文教育志愿项目意味着踏上一条奔赴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外友好交流的道路,工作内容不一定如你想象中轻松,工作环境也未必如你所愿,但只要肯用心、不吝付出,通过此项目你将有机会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获得不凡且难忘的人生体验。
海外的生活不是只有美好和惬意,对外交流、与内合作十分考验志愿者的素质、能力和心态。这份在旁人看来是“为爱发电”的事业如果缺少热情、毅力和责任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很感谢上外孔院工作处各位老师对我的信任,感谢孔院中外方院长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关怀,感谢一起共事的各位国际中文教师、本土教师和志愿者伙伴,因为大家的帮助、包容和鼓励,我才能顺顺利利地在乌兹别克斯坦工作、生活,与大家共同创造这么多美好的回忆。
对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们来说,这个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圆梦、施展才华、实现自身成长的宝贵平台。很幸运自己来过、参与过,感恩这段旅程,以后我将带着志愿者精神继续前行。来时,丝路上的古城华灯初上;未来,将有人继续执笔写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