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梅开二度”:马德里孔院再度收获“汉语桥”中文比赛西班牙全国冠军

发布者:刘悦发布时间:2020-06-14浏览次数:193

当地时间2020614日,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主办、巴塞罗那孔子学院承办的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暨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西班牙赛区总决赛顺利举行。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选送的大学生选手于成(Diego)表现喜人,获得大学生组西班牙赛区冠军。这也是马德里孔子学院选派的选手连续第二年在汉语桥西班牙全国赛中拿下冠军。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西班牙马德里更是疫情严重的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汉语桥大赛自启动后,留给马德里孔子学院的准备时间并不富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招募到合适的参赛选手?无法开展面对面指导的不利条件下,如何辅导参赛选手更好地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中文能力?摆在马德里孔院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在马德里孔院外方院长孙歌迪(Gladys Nieto)和中方院长陈旦娜不遗余力的组织下,全院教师团队共同努力、默契协作,积极物色参赛人选;兄弟机构积极配合、全情参与,选送出色的选手参与马德里地区赛。多方的努力促使马德里孔院很好地完成了马德里地区参赛选手的选拔工作,为之后选派全国赛选手打下了基础。


确定了全国赛中学组和大学组的两位参赛选手后,马德里孔院全院上下再次投入紧锣密鼓的辅导工作中。因疫情影响不能组织当面辅导,孔院教师韦肖和曾璇就利用微信群聊功能,与目前就读于马拉加华语学校(Academia de Chino Huayu)的中学组参赛选手、马德里地区赛中学组冠军阿里阿娜(Ariana)及其辅导教师周岐老师保持联系,对阿里阿娜的语音语调、讲稿内容和才艺表现提出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全国赛激烈的竞争。经过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阿里阿娜的演讲在语音语调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表情手势与演讲内容的配合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非常具有感染力。她的才艺《荆轲刺秦王》把中国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与纸牌魔术完美融合,引人入胜。


孔院教师陈奕轩与大学组参赛选手于成定期组织视频通话。在多次的视频通话中,陈奕轩老师不仅着力改善选手的语音语调,更帮助其记忆往年的国情及文化知识考题,从而提升于成在全国赛的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于成的才艺视频更有亮点,孔院教师陈奕轩、韦肖和于成远在中国的朋友共同努力,熬夜为视频加特效、添字幕,确保视频的质量。


于成的视频结合目前全球新冠疫情话题,一人分饰两角,让疫情中的自己和疫情前的自己进行了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对话,引起共鸣。比赛中,他地道流利的中文和视频中体现的乐观精神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赛后有评委连连称赞,表示被他圈粉了。

 

全国赛结束后,笔者采访了辅导了两届全国赛冠军的金牌教头陈奕轩老师,请她谈谈从开始准备比赛到比赛结束后的点点滴滴。

笔者:今年受疫情影响,参赛选手并不容易寻找,请问于成是如何被发现的?

陈奕轩老师:在得到今年“汉语桥”线上比赛的通知后,外方院长孙歌迪和中方院长陈旦娜从本院和其他地方花费大量心思时间为比赛物色人选,但挑选过程十分波折,不是学生不符合参赛条件、比赛时间与选手学校本身上课时间冲突,就是学生达不到参赛水平。最后,在陈旦娜院长的建议下,孙歌迪院长联系了孔院外方合作院校马德里自治大学的一名学生,但刚进行培训,却发现其国籍身份不符合参赛要求。当时也有一点点运气成分吧,在这个学生的推荐下认识了他的朋友于成,他参赛愿望强,一拍即合。

笔者:您刚才提到,于成参赛愿望强,为什么他想参加“汉语桥”比赛呢?

陈奕轩老师:他一直喜爱中国文化,是中国的铁杆粉丝,他自己也想通过比赛证明实力,而“汉语桥”正是一个好机会。另外,他也认为多一些和中国相关的优秀经历会提升日后在工作中的竞争力。

笔者:今年采取网络竞赛的方式,您有没有什么网络竞赛决胜的策略?

陈奕轩老师:由于疫情的关系,我们收到参赛通知的时间较去年晚了很多。时间紧,准备过程需要事半功倍,对参赛者而言也根本没有多余时间组织学习。基于这次参赛选手的特点,此次辅导的中心策略着重于演讲部分,其次是国情知识的大量操练。网络比赛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后期剪辑软件对才艺视频进行最优编辑,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同时由于选手不需要承受演播厅现场展示才艺的压力,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演讲和答题环节。


笔者:准备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难点?

陈奕轩老师:首先是准备时间短,疫情期间,于成有大学研究生论文课程需要学习,还要兼顾比赛,压力很大,时间也非常紧张。而且他中国国情相关知识底子很薄弱。针对这个情况,我利用Qizlet网站,把近4年包括汉语知识、国情常识、中国文化知识的题做成了12个单元的自测小宝典,供他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测,加深记忆。

其次是需要打磨符合选手语言习惯的讲稿,避开选手的发音雷区。要避免选手所述内容过于空洞,同时也要避免单纯追求华丽辞藻的错误导向。于成的优势在于口语表达,但是也因为过去曾经在北京接受过国际学校教育,他的北京腔比较浓,存在一些京腔的词句连读、模糊的发音等问题,不符合汉语桥比赛对于语音语调的要求。因此,怎么在这方面有所改变,也是我此次准备的一个难点。


笔者:连续两年您辅导的学生都获得了“汉语桥”西班牙总决赛冠军,对此您如何评价?

陈奕轩老师:如果说去年的夺冠发挥空间有限,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那么今年的夺冠,我们充分利用了选手自身的语言天赋,才能高质量地夺冠。当然,这与于成自己的努力也密不可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刻苦操练,一遍一遍纠正发音。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竞答环节,他也没有畏惧,而是利用所有碎片时间加紧记忆。我也很想感谢我们中外方院长和其他同事的支持。中外方院长精益求精,将才艺视频的西语字幕逐字逐句地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在如何增加后期效果,使才艺视频更具观赏性的问题上,本院的韦肖老师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她灵活运用视频软件,熬夜赶制,才最终呈现出了比赛时夺人眼球的效果。我想在这里对她们的付出表示感谢,这个冠军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团队的胜利。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今年参加西班牙全国决赛各个地方的选手,从演讲到才艺,都有很大的提升,诸如配音、国画、西洋乐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表演等等,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以预测,未来西班牙的“汉语桥”比赛一定会日趋激烈。

 通过采访陈奕轩老师,笔者不禁感慨:一个人成功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团队的支持。此次于成在全国赛夺冠,凝结着马德里孔子学院诸多老师的辛勤汗水。马德里孔子学院将继续帮助于成学习汉语,祝福他在全球赛中再创佳绩。